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南山渡 > 第两百一十章 事有反常即为妖(十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百一十章 事有反常即为妖(十四)

吃过饭后,慕荀依言将桌上的碗碟收起,大马金刀地坐到椅子上休息。

坐了一会儿,困意上涌,正昏昏欲睡之时,眼角余光忽然瞟见墙上悬挂着的“墨雨”,心头顿起一念:“明明就是根棍子,你却非要装剑?”

但想到此处,他的精神又为之一振,立马起身上前,将“墨雨”摘了下来,笑道:“这两门功夫光看不练,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终是要去练上它几遍才可牢记。正巧这‘伏龙棍’是短棍技法,用这‘墨雨’以剑代棍,倒也勉强能凑合。嘿嘿,如此晚间也好将叔父应付过去。”

正起势欲练,又觉这楼里空间狭小,若是施展起来不免要磕磕碰碰,于是投眼楼门外,心想还是下楼去寻块清净之地操练。

可他刚走到护栏处,忽又转变了心思,暗想:“我可真是愚笨,这‘重山千叠腿’的真谛不就是‘施以巧,轻于力’,我何不上塔顶踏瓦而练,如此当可领悟其中的轻重缓急之感,更何况手上也还可以操练着棍法,如此一来,也就不再需要多费时间去单独操练了。”

如此一想,他只觉自己实在聪明得紧,当下意起身行,就在踏栏而出的一瞬间,急速扭转过身躯,同时右臂迅捷前伸抠住了瓦檐,接着猛力收紧小臂,整个人立时就向上窜去,又在空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空翻后,稳稳当当站在了塔顶之上。

立站塔尖,居高临下,环看四周,除觉心旷神怡之外,更想振臂高呼一声。但他稍一犹豫后,还是忍住了,唯恐这一嗓子喊出去,只怕就要引来旁人的注意,于是便用闭目深呼吸做替。待情绪渐渐稳定后,他的脑海里就慢慢浮现出了棍招与腿法,当下再无迟疑,右手握剑使棍招,脚下弹踢练腿法。

但他初始演练时,尚还能做到衔接流畅,可等到招式变化繁复之后,便开始显出了手忙脚乱的情况,并逐渐陷入了手脚不能兼顾之境,到得后来,已然是错手错脚,所使的招式已全然变了样。

慕荀欲要跟自己较一较劲,便想咬牙强练下去,却不料他越是如此强逼自己,脑海里的招式反而越发混乱起来,本已记住的招式忽然全忘了个干净。

到了如此境地,他大感沮丧,颓然坐到了瓦片之上,摇头叹道:“叔父说的不错,我果非天资过人之辈,连这些两套功夫都练不好,我可真没用啊!”

不过自责归自责,年轻人的向上之心却不易破灭,片刻之后,他猛又站起了身来,一挺手中“墨雨”给自己打气道:“罢了,便先练棍法,腿法就等稍候再练。”

随后只练棍法,那就容易多了,他自起势到收招,一气呵成,虽尚有不娴熟僵涩之处,但总体观之,也可算是比划得有模有样了。待休息过片刻后,起招再练,这次演练的过程里他故意放慢了动作,在不娴熟之处更是缓慢,几乎是一动一定格,欲以此方法得到一些别样感悟,直等练到了末尾一招“风骑破秦关”时,他突然又停住了,随后深吸了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一招乃是“伏龙棍法”的精髓所在,发招时以短棍在前为引,人随棍后为杀招,待身形迫近对方时便弃开棍子,用一对拳头完成最后一击。

然而此招虽极具威力,却需要施招者主动放弃兵刃之势去与对方近身肉搏,以达到“破斧成舟涉险境,弹指瞬间掌乾坤”之目的。是以但凡施展此招者,也必须先拥有置生死于度外之气魄。

慕荀静默半晌,也不睁眼,脚下忽然弓步弹跃而出,身前“短棍”猛然再涨一尺,直向身前的虚空挺刺而出,心中暗自计算着,只要再往前去一丈便收“棍”出拳。

可还不等打出拳去,他的左脚背似是被什么东西给轻轻绊了一下,急忙睁开眼往左脚上看去。这一眼看去,却叫他心头一凉,原来他因闭目出招,没能掌握好跃跳力度,以至此时竟跳出了塔顶一丈之外,身子已然悬在了半空之中。

他看着脚下的悬空,惊呼一声:“完蛋了!”身子就此往下急坠而去。

若是在往常,这般高度于他而言倒也无甚危险,可糟糕的是此时在他的周边空无一物,并无任何可借力之处,是以似“千斤坠”这类的轻功根本无法使出,只能空赋了一身本领而无法自救。

在发懵与惊恐中,他已坠下了两层楼的距离,此时猛抖个了激灵,先高呼了一声“救命!”期盼着楼下的叔父能听到喊声后出门相救。但与此同时,他也不忘自救,当即躬腰曲腿调整起身形,意在若是无人搭救时,便以此身形落地,到时手脚并力,将下坠的力道缓和一些,心想就以断手断脚做代价,换活一条命。

又落了一层,仍不见有人来救,他心里已开始打起了最坏的打算,再落两层,他屏气凝神,周身的真气已尽数充盈至四肢,做好了硬着落的准备。

可就在他将要触地的前一瞬间,一股清灵之气突然涌上了他的脑顶,他只觉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了,脚下也似忽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芒,再一细看之下,发现竟是《易经》六十四卦的方位!

遇此情景,他心中先是一惊,但旋即又变作了狂喜,脱口叫道:“啊!是‘云梭浮游步’!”

原来这“云梭浮游步”便是《潭影镜空别》中所记载的轻功身法。他那日翻看《潭影镜空别》时,心法口诀倒是未有记全,但对这套以六十四卦方位图为基础演变出来的轻功法诀却是记得极为清晰。而他之所以能记得这般清楚,全赖当年慕北亭为他请过一位精通《周易》的先生,在这位先生的潜移默化下,他也对《周易》起了兴趣,对于这六十四卦的卦位与爻象也都极是熟悉,是以当他那日见到这“云梭浮游步”时,便即起了兴趣,自然也就默记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