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皇长孙的纨绔生涯 > 第一百零四章 通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入文令县,找了这里最大的客栈包场住下。

把东西都放入房间,李昴聚集了所有的大理寺衙役在客栈大院集合。

李昴站在众人前面,眺望着所有人。

这一天的赶路,所有人的脸上都透露着疲倦。

尽管所有人都很疲劳,但他们排的一个十行十列的方队依旧算是很是整齐。

大理寺衙役的日常训练中也有关于耐力以及负重的训练,不过从现在来看效果很一般,毕竟训练时间还是太短了。

站在他面前第一排的十个人是大理寺衙役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绝活,并且都非常擅长用弓与弩。

他们在来大理寺前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猎手,并在军队中有过弓箭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在百步内,基本上不可能有失手的可能。

稍微后一排的就是由钱勋的能力为样板的精英,他们都非常擅长近身格斗,可以说近战能和他们比尖的很少,近身战斗的战斗力远远凌驾于大理寺其他衙役之上。

甚至单论近战,第一排的十个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钱勋在他们这十个人中排在第二,战斗力在他前面的是一位“老前辈”。

这位“老前辈”不是字面上的老,算真正意义上的履历丰富类型,钱勋在还没有进大理寺之前就已经久闻他的大名了。

至今为止,李昴还没有组织过实战演练,所以他打算出了文令县,找一块空旷的地方让他们好好演练演练。

算是考验,或者让李昴自己心里对他们大体有个了解,也算是在无聊的路途中找一点乐趣吧。

而今天,李昴打算现在先给他们分分组,练练配合,为以后的演练做准备。

“大家看旁边的木箱,里面有红蓝两种颜色的丝绸,你们随机抽取,颜色一样的为一组。”

看着这一些人,李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后,最后宣布了组队方式。

没错,李昴选择了随机组队,这样可能会造成两队的实力不平等,但是李昴还是这么做了。

一是因为随机的多样性会多很多,也就是说节目效果会更好。

二是因为按实力分组太麻烦,李昴也只是简单把前二十个实力强的人选出来就发费了很大的精力,所以尝试过后,李昴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然,等回长安后肯定得按实力来实战演练,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成长。

但现在不是时间紧嘛,在短时间实战演练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所以完全可以娱乐些,把娱乐性拉满。

“所有抽好签的人分队站,红色站左,蓝色站右。”

看着所有人有序的排队抽签,然后按照自己所抽签的颜色分组站好,李昴满意的点了点头,“记住你们的队友,我们会在文令县休整两天,你们利用这两天好好练练配合,两天后离开文令县就开始实战演练。”

“是殿下!”

结束了这次分组,李昴回到房间,他在来客栈的路上听到一些东西,打算找人来问问。

所以,李昴让夏秀秀去找本地的消息灵通的人来一趟,熟称包打听的人。

很快,人找了过来。

被夏秀秀带来是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

“不知道这位小爷找在下有何事?”夏秀秀并没有告诉他李昴的身份,所以中年男子不知道眼前这位少年是谁。

不过肯定很有钱就是了,出手这么大方的把自己找来就能初见端倪。

“我听说有一个村子被屠了是怎么回事?你知道不知道?”李昴问道。

“这事啊!”中年男子思考了片刻,“这事情应该发生了有一段时间了,我在上个月就听说了此事,但是最近才传到了文令县,小爷不问我都有点不太记得了。”

“说说具体情况!”李昴再问。

“一个半月前吧。”中年男子开始回忆,“我听说是被土匪屠的村。”

说着中年男子顿了顿,好像有什么细节不是很清楚,在努力回忆,过了片刻后,才继续开口,“村子是在文令县往西走十天左右的样子的距离,具体为什么会被屠村,原因不明,好像有那么一个说法,只是我当时没太在意,现在有点记不太清了。不过那一带确实马匪很多,比较混乱。”

“那些马匪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被剿掉?”李昴问道。

“嗯,这个我知道。”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就在十天前朝廷派兵剿匪,据说只是抓了一些零散逃跑被抛弃的人,其他的都跑了。”

“好,我知道了。”李昴点点头,让夏秀秀把人送了出去。

......

“咦,朝廷出新通告了。”

“是什么?”

“谁识字?快给大家念念。”

两天后,李昴等人准备出发,离开文令县,而宣传也开始了。

在文令县的通告栏,因为朝廷通告栏有贴出新榜,所以这里围观了一堆关心实事的百姓。

“我来看看。”一个书生走出人群,说道。

“快说说,说了什么内容?”有人迫不及待的催促,因为他们想知道是不是与他们有关。

可以说,朝廷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乎到百姓的生活。

“即日起,朝廷重建大理寺,处理特大案件,让百姓有一个可以发声的地方。计大理寺向外招收人员,所有有经商或者有一技之长者,比如武功、箭术、铁匠等等,都可以来长安报名参加选拔。条件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不限身份,不限出身,不限文才。凡是通过选拔加入大理寺者,月供五两。”

随着书生的宣读完毕,一些凑热闹的人群很快的离开了,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很清楚自己不符合以上要求,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而那些有一技之长,或者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的人则是留了下来。

他们都对那月供五两很心动,要知道一个普通的一家三口的家庭一年的花销也不过二十两,也就是说四五个月的月供就够一家人吃饱,剩下的就是纯白银了,可以任意支配的钱财。

不过,他们还是有点犹豫的,毕竟这么好的条件肯定会有很多人争取,他们对此心里其实是没有多少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