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家有旺夫娘子 > 第461章 发现棉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门一开,守在第一位的胡安,高兴地扬了扬马鞭子,将马儿赶出了城门.

跑上了城外大道。

赵士程的马车,随后跟上。

这几天的天气,虽然依旧寒冷着,但天气晴好,没有雨雪的日子里,方便赶车。

车头灯将道路照亮,加上天上有明月,行路并不吃力。

往北的大道宽敞,可以并排走上两三辆马车。

赵童赶着马车,和胡安的马车并排走着。

北风吹得大,马车小跑着往前而行。

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小车夫,时不时地聊着天。

一个说着临安官话,一个说着越州城的乡下土语。

语音天差地别,靠半手语半猜测,他们竟也能聊得十分起劲。

胡安炫耀着身上新买的披风,“我师娘买的,好看吧?”

赵童则说,“今天的天气好好呀,可能是大晴天呢,看,天上有好多的星子呀。”

胡安说,“天上没下雪呢,但还是冷,好在有新披风呀,除了脸冷,我全身都暖和着呢。”

赵童又指了指路的两旁,说道,“啊呀,打霜了呢,地上一片雪白呀,像下了雪一样。”

胡安也看向地里,说道,“这地里的萝卜怎么还不收呢?天太冷,萝卜心冻裂开了,就不好吃了呀,我们村里的萝卜早就收了,早放进地窖去了。”

鸡同鸭讲。

听得李娇娘忍不住好笑,骆诚忍不住挑了好几次眉。

赵琮似乎听得全懂,忽而看看赵童,忽而看看胡安,还不时地插几句话。

听着三个差不多年纪的少年,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行路起来,倒也不寂寞无聊。

不知不觉间,天就大亮了。

太阳一出来,地上的霜渐渐地融化了,更加暖和了。

赶到一百多里远的城隍山时,太阳已经升到树梢那儿了。

李娇娘估算着时间,也就是现代那世的早上八点左右吧。

城隍山比南山更加的高大,山上的路窄小不说,还很崎岖。

林密路窄,马车上不去了。

胡安和赵童,将马车停下来。

两人都说道,“马车上不了山呢,只能停下了。”

骆诚挑起帘子走下马车,看了眼四周,道,“那就走着上去吧。”

赵琮下了马车后,好奇宝宝一样四处打量着。

李娇娘抱着灰毛卷球,和一个小暖手炉,随后跟着下了马车。

城隍山比南山可爱多了,满山的红枫,似妖娆的春花。

而南山长得多的只是单调的竹子,山上大部分是单调的灰绿色。

“这里景色不错。”李娇娘赞道,“西门飞好会挑地方隐居。”

赵士程也走下了马车。

他打量着四周,微微皱着眉头道,“我打听到西门飞住在城隍山,但不知具体住在哪一处山头哪一处山坡,咱们是分头找,还是一起找?这里不止一条上山的路。”

眼前上山的路,有四条,将大家难住了。

李娇娘笑微微道,“这可是荒山,单独行动的话,万一遇到大型的野兽呢?大家一起走吧,互相有个照应。”她拍拍小灰毛卷球的脑袋,“我有只小灵兽带路,不会迷路的。”

灰毛卷球马上得意地龇牙竖耳朵,“老子天下第一聪明。”

赵士程很意外,“这只小东西,来过这里?”

李娇娘笑着道,“没有,但是赵官人不是说,西门飞的住处,有狐狸窝么?这只小兽认得狐狸,叫它寻着狐狸味找过去,咱们在后面跟着,不就是了?”

赵士程讶然失笑,说道,“这样的话,那就省力多了。”

“事不宜迟,那就快走吧。”李娇娘拍拍灰毛卷球的小脑袋,“带路,小家伙。”

小家伙跳到地上,往最左边的一条路跑去。

李娇娘指着前方,“走,大家跟上!”

胡安和赵童二人,在山下守着马车。

李娇娘骆诚,还有赵琮赵士程,跟着灰毛卷球往山上而来。

骆诚背着背篓,牵着李娇娘的手,走在最前面。

山路崎岖,好在不是很陡峭,行路并不吃力。

从山脚下一路往山上的路,沿路都有铺着的石头台阶。

可见,这条路往前的地方有人居住,或是常有人前来行走。

不知不觉间,四人走到了半山腰一处平坦之地。

骆诚见李娇娘走得脸颊通红,额头冒汗,便说道,“大家休息一会儿吧?”又从随身背着的背篓里,取了牛皮水袋和干粮放在一块石头上,“都来喝口水,吃点东西。”

干粮是一盒盒的米糕。

四个人,一人一份。

赵士程笑着道,“骆兄好细心,竟带了水和吃的,我倒给忘记了。”

骆诚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他将一个牛皮袋和一盒玫瑰糕,递给了李娇娘。

这一袋里,装的是蜂蜜水。

李娇娘喝了一口,望着他笑了笑,就知道她家官人细心,知道她爱喝蜂蜜水。

赵士程和赵琮,各拿了水和点心,俩叔侄坐一处说起话来。

骆诚牵着李娇娘的手,“咱们坐这里。”

一处山石旁,有根伸出的松树根,形状像个靠背椅子一样,能靠着休息。

李娇娘脱了披风,骆诚帮她拿着,两人靠在上面喝水休息。

这时,李娇娘意外地看到,前方不远处一个向阳的悬崖旁,长着两株棉花树。

李娇娘记得史书上说,棉花还要五十年之后才在中原地区开始引起注意。

并且只是小面积的种,中原人,最开始当棉花是观赏植物。

这里种了两株,而且棉花树的根部,还扎有竹枝固定树形,防止歪倒。

这说明,这两株不是野生的杂树,是有人移载到此的。

可只有两株。

不像是为了摘棉花用来纺线,而像是——观赏的?

骆诚见她不喝水,只盯着一个地方一瞬不瞬地瞧着,诧异问道,“娇娘,怎么啦?看什么呢?”

“那里,那两株开白花的树。”李娇娘将牛皮水袋放在骆诚的手里,走了过去。

这山上土地肥沃,两株棉花树,长得真跟小树一样,比她的人还要两头,上面挂满了白茸茸的花球,煞是可爱。

骆诚说道,“这种花树倒是少见,这叫什么花?”

赵士程也看到那两株花树了,走过来说道,“这叫棉花,我小时候跟随家父去兴州知府家做客,曾见他家的后花园里,种有几株这种花树。还曾要了种子种在临安城的家中,大约水土不服,没一粒种子发芽,想不到,这里竟有两株,看这花树四周扎着竹篱笆护着,想必是葫芦舍人西门飞所种。”

赵琮也走过来看。

他伸手摸摸那雪白之花,惊讶道,“好软。”闻了闻,皱眉头道,“奇怪,怎么不香?也没有任何气味。这不是花吗?为何不香?我鼻子生病了吗?”

他疑心自己的鼻子出了问题,死劲嗅了嗅。

还是没有闻到香味。

李娇娘笑着道,“这种花树,早期开淡黄,色的花朵,之后转为艳红色,结了绿果后,又开这种白色软绵的花朵,这白花的花,可用来做棉被棉衣棉线,没有花香。”

赵士程惊讶道,“这如何做衣裳?”

李娇娘说道,“和木棉花絮一样使用,但比木锦花产量高而且更加保暖,纺的线也更结实耐用。”

赵士程讶然,“李娘子从何处知晓的?我小时候去过不少地方,从未听说过,这种花树的花,还能做衣裳?”

李娇娘笑着道,“我听我家一个老仆说的,他是听我父亲生前说的,他说西域一带有大量种植,大家用这种花织布做衣裳。”

她瞎编了个理由。

赵士程恍然,“原来在西域那里有大量种植啊,我大宋跟西域多年未通关了,那边的情况,多年不知详细。”

说着,神情黯然起来。

大送朝朝中上上下下颓败,四周都来欺负着,还通关?不来打上一打踩上一踩,已是客气的了。李娇娘心中暗自嘲讽。

骆诚说道,“娇娘,不如寻些这种棉花的种子,种到开荒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