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书后我成了祸女毒后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鉴别印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齐皇帝见秦廷章站在原地,半晌不动,只是看着手中的两样东西,其实他也有所感到疑惑,不知沈挽筝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印鉴,为什么她就可以如此的断定,仅凭这两样东西,就能将十几年前靖远王一族通敌叛国之案翻开重启。

秦廷章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将手中的印鉴摊开,一比究竟;

一刻的功夫,整间御书房内雅雀无声,沉寂的好像是进入了深夜一般的静谧,仿佛此时地上掉落一根银针,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其位置的所在。

不单单是沈挽筝,就连一旁的沈安远也是神色紧张异常,这不知这件事的结果究竟是什么,但是他却明白,一旦事情被揭开,那么首先当为其冲的便是自己的后宅。

沈挽筝此举意在她的母亲,沈安远早已想到,可他真正担忧的,也是如此,他甚至可以想到沈挽筝其后的两个要求...眼神下意识的看向了明齐皇帝现在的神色....

而沈挽筝,她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秦廷章,见其将手中的信笺仔细的递到眼前辨认,不久,又在腰间取出了一枚通透琉璃模样的东西,将其照在了信笺的印鉴上,又将左手上的印鉴取出,仔仔细细的查看;

没过多久,秦廷章又取来一张雪白的宣旨,将左手上沈挽筝给其的印鉴加盖在了那张宣旨之上。

片刻后,他才对着明齐皇帝施礼,开口道:“回陛下,这信笺上的印鉴,应于沈小姐手中递交给臣的印鉴出自同一玉质.....”

皇帝眉心一簇,眼眸中很是凌厉的看着秦廷章,就连沈安远此时的心,也跟着紧紧的提了起来;

“不过....”秦廷章顿了顿,继续道:“可这玉质上的刻工却有些不同;”他转身看向了沈挽筝:“众所周知,每人的字迹不同,雕刻的方式也自然不同,就算是再要模仿一致,也是有所缺失的地方;”

话语间,很是严谨,却又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信:“这信笺章的印鉴同臣手中的这枚印鉴,外表看上去极为的相似,甚至在寻常人的眼中,更是所出同一物,但在臣的眼中,只要细微的观察,便可找到与之不同的地方。”

“哦?”

皇帝的语调发出了疑问;

秦廷章颔额,道:“陛下,请允许臣上前,告知陛下这两样东西的不同之处。”

明齐皇帝点头,许了秦廷章,于是秦廷章上前,将信笺上加盖印鉴的地方和那枚琉璃似的东西,还有一张空白,却盖着沈挽筝带来印鉴的宣纸,一并递到了陛下的手中,随即便退后一步,告知明齐皇帝;

“陛下,请仔细查看一番信笺上那枚印鉴的‘靖’字起笔处,还有‘远’字的收笔处,这两处于沈小姐给臣的印鉴上,有着极其细微的差别。”

秦廷章想了想,便道:“沈小姐给臣的印鉴上,无论是‘靖’字还是‘远’字,整体皆为楷书,起笔,收笔皆可看出来是出自名家运力之笔;”

‘而且,那‘靖’字的起笔处,有原本所雕刻此印的大家细节,便是那‘点下的一处勾勒’看得出来,当初请人雕刻这枚印鉴的时候,那位所雕刻的师傅,也是一位技艺大家,只有如此,才会敢在官印上留下这么一处细微的痕迹,而被外人所不知。”

此言一出,沈安远额间的冷汗早已如浆。

明齐皇帝在听着秦廷章所言其时,再看着两张纸上的印鉴对比,确实有所不同,可他还未曾开口说些什么,就听着沈挽筝上前一步,语气很是平静的道;

“陛下,这只是其一,臣女知道,这东西看在众位朝臣的眼中,能找出不少的理由,说其只是后来我外祖为了避嫌所私下雕刻的印鉴。”

她转身,看着秦廷章,道:“秦大人,我外祖被人陷害通敌一事,是在十四五年之前,可我外祖的印鉴,确是承袭而来,经过了百年的洗礼,我想问问秦大人,您是否可以看的出我给您的那枚印鉴,究竟产自何年,所刻何年吗?”

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皆是一愣,都是玉器所刻的物件,谁能看出究竟里面的年份是多少,又是哪一年所出呢?

秦廷章仔细的思忖了一会,众人以为他没有什么把握,直到他再次抬眸,看着明齐皇帝,道:“回陛下,我明齐百年之前老玉所刻成的印鉴不少,但据臣所知与近几十年产出的玉种质地上有所不同,臣刚刚想了想,若是所记史册不错,那明齐的开国玉玺,便是同靖远王的印鉴出于同一玉种,只是有些许玉质的不同而已。”

明齐皇帝沉思着;

沈挽筝突然间双膝跪地,对着明齐皇帝再次深深的叩拜下去:“陛下,沈挽筝的第二个愿望,就是想让陛下赦免我外祖一族欺瞒之罪。”

众人对沈挽筝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很是不解,尤其是明齐皇帝,他一脸疑惑的看着沈挽筝;

“这是何意?”

沈挽筝眸色沉静,徐徐的开口,道:“陛下,当年我母亲外戚唐氏先祖的靖远王印鉴与我明齐开国玉玺同出一块玉种,为了感念我明齐开国先皇之恩,也是为了警醒靖远世代不忘陛下恩惠,我母亲外戚唐氏先祖便私下将那块开国先皇赐予的玉印锁藏;因着政事处理方便,当时特意呈禀先皇,找了一名能工巧匠用一块近似的玉种,重新雕刻而成了用于当时处理政务的印鉴。”

“自先祖以来,唐氏一族对外处理军务,政事都是所刻那一枚印鉴,而真正的印鉴,却一直封藏于靖远王府之中,直到我外祖被先帝派遣出征,回来后,有人曾经冒陛下之名,要我外祖加盖先皇所受之印,外祖当时心中起疑,但因随大军得胜而归,便也没有多想,就在密室之中取出了那一枚真正的龟钮之印,加盖在了那封旨意之上;现在陛下手中的只是外祖用印而已,真正的靖远王印,现在正在臣女的手中。”

说着,沈挽筝便自袖口处,将一枚看似极为贵重的小小锦盒取出,双手举于头顶;

李公公见状,上前,将沈挽筝手中的锦盒递到了明齐皇帝的御案之上,看着明齐皇帝将其打开,仔仔细细的端详了起来,直到将那枚印鉴反转,一个缺失了一点的靖远王印,出现在了明齐的皇帝的前面;

见此,明齐皇帝冷声道:“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