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为政大明 > 第二百二十二章 保卫京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京师德胜门。

京师多年不曾经历过战争,所以城防疏薄单弱,可对建奴却是有利,故京师初战在德胜门打响。

城外的明军来自大同总兵满桂,还有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官兵,另有京师的卫戍部队协助。

而建奴是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还有贝勒济尔哈朗,岳托,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于德胜门与明军交战。

建奴来势汹汹,人马未发,火炮先至。大炮呼啸着,炮子凌空而至,砸在城墙与明军队伍中。

一轮炮击过后,建奴兵分两路,一路从西面突击,另一路从旁边冲杀,两个方向,一同进攻。

宣府总兵候世禄带兵迎敌,鞑子孔武有力,自然是羸弱明军不能相比,又是两侧同时受敌,侯世禄打得可谓是十分困难。

鞑子见明军力不能挡,愈发的精神起来,更是用起力气,侯世禄终是难敌鞑子,不得已退败下来。

如此情况,满桂带兵顶上,奋勇杀敌,一时间是与鞑子杀得难解难分。

京师城上的卫戍部队,承平太久,行动缓慢,敌我人马已经杀在一起,卫戍部队城墙上的大炮才准备好。

指挥官更是昏庸无用,毫无作战经验,更是部分战争的形势,架好炮之后,还不及调整,就着急的点燃火捻。

“嘭!”

一声巨响,火炮喷出一道火光,炮子携威直奔城下。

可是这一炮却是没有打在鞑子的队伍中,而是误伤满桂所带的明军。

一炮在明军中砸落,顿时死伤惨重,此等情形,满桂不得不带兵撤退,如此一来城头上的火炮才有了用武之地,将鞑子给驱离城下,难以继续进攻。

德胜门大战打响之后不久,广渠门之战马上打响。

在广渠门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骑兵迎敌,建奴由莽古尔泰及阿巴泰等人率领。

袁崇焕率兵以品字形结阵,阿巴泰带兵直扑明军大阵,与祖大寿所带之兵相接。

阿巴泰欲要直接冲破祖大寿的队伍,以打散明军大阵,但是祖大寿带兵奋勇抵抗,使得阿巴泰进攻受挫,一时间难以攻破明军的大阵。

建奴见无法打穿祖大寿之部,转而向着袁崇焕部进行猛攻,袁崇焕自然是英勇抵抗,使得建奴再次碰壁。

如此明军开始对建奴合围,建奴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暂时撤退,躲开明军的合围,就这样第一天的京师保卫战,告一段落。

崇祯皇帝在皇宫之中,已经是方寸大乱,说他不害怕,那是假的。

直待听到建奴攻城不下,已经暂时退却,崇祯这才缓过一口气来。这一天崇祯不仅身处担忧之中,更是处在各种纷扰之中。

不知何时竟然有人穿出,袁崇焕已经叛敌,与建奴相互勾结,简直是传的有鼻子有眼。

崇祯本来是不相信的,可是传的人多了,他心中自然是打鼓,更是有传言说,建奴本来受灾,无粮可吃,是袁崇焕把军粮卖给建奴,使得建奴度过粮慌。

还有传,此次建奴进关,是与袁崇焕商量好的,建奴意在抢掠,而袁崇焕保卫京师,可得大功,意在一石二鸟之举。

传言听得多了,无论真假,崇祯心中都是不满,更是生气。

战后崇祯再次平台召对袁崇焕,去年之时,也是在这个地方,崇祯曾平台召对过袁崇焕。

袁崇焕当时言称五年平辽,可是如今,建奴为平不说,更有势大之样,当时崇祯也说过信任袁崇焕,可是现在,在流言下,崇祯动摇了。

满面冷意的崇祯一扫眼前的武将,认为京师遭此劫难,皆是因为武将御敌不利所致。

“说说吧,现在军情如何?”

崇祯稍显的有气无力,这两天惊吓过度,睡得不是太好。

“回皇上,如今建奴退去,只是散落在周边地区,以抢掠百姓为生。

将士奋勇杀敌,保住京师,只是多有劳累,还请皇上安排将士入城休整,以供粮饷。”

袁崇焕希望把将士带到城中,免受建奴打扰,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不过崇祯冷着脸,一副打仗退敌不行,拿钱休息却是耽误不得的样子。

“不准!如今建奴未退,如何入城?如何休整?朕命你马上将建奴赶回关外,不容再犯!”

袁崇焕轻轻皱眉,崇祯都下次命令了,他自然是无话可说,只好带着众将出城,与建奴在野外刀兵相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的流言越来越多,皆是指向袁崇焕与建奴勾结,更是有朝中大臣贵族入宫,与崇祯说起此事。

没有主见,摇摆不定的崇祯皇帝,终于在流言的浸泡下,对袁崇焕都最后一丝信任,都消失不见。

而崇祯皇帝,见京师局势不甚明朗,自然是有离京南下之心。

可是这个决定不是他自己做的,看似作为皇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其实是错了。

在礼数上,在祖制上,在面子上,皇帝都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崇祯想要离开京师,自然是要得到百官的认同。

因此崇祯在上早朝的时候,暗示百官自己想要离开京师,去到南京,躲避建奴。

大殿之中,凡是能上早朝者都是人精,崇祯的意思所有人都听得明白,可是没有人敢接这个话头。

因为东林文官当道,他们才不管皇上的死活,他们要的是自己的名声。

名声如何来呢?那就是反驳皇帝,若是引得皇上生气,打自己一顿,那么文官就会被其他人视为英雄,皆是崇拜对象。

在如此病态的言官和文官的文化下,自然是皇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就会引来无数人的指责与批评。

因此崇祯隐晦的表达离京,就有言官跳出来反对,从古到今的举例子,说的崇祯甚至是有些无地自容。

而这样言官的目的就达到了,最后崇祯气呼呼的离开大殿,不与百官说上任何话。

这将是崇祯皇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起要离开京师南下的想法,直到他吊死在煤山上。

有人说离京南下是崇祯唯一翻盘的机会,但是这只是一个猜测!实际上,以崇祯的这种性格,即使南下也挽救不了大明,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