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城市生活 > 第795章 泛海控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微信公众号。

《投资者说》潘智:一边选公司一边做套利谨慎态度贯穿始终

原创2017-11-24贾林刘怡乐央视财经上海

潘智:程序员转行做投资理念不合再辞职

记者:贾林摄像:刘怡乐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人在遇到股市之后,认为投资股市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我们今天的这位投资者就是其中之一。他从程序员变成了一名职业投资人,一起来看今天的《投资者说》。

潘智,一个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软件工程师,毕业后第三年就顺利进入了南京的一家大型通信企业,但潘智却在2013年决定转行做投资。这个决定受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他们看来,孙女才刚过一岁,家里各方面开销都不小。在这时候放着一份稳定、收入可观的工作不干,反而出于个人兴趣,去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这么做的风险实在太大。

潘智:老人一般来说还是比较保守一点,认为当时的收入状况也还马马虎虎。转行确实是面临着一个不确定性,收入确实也下降很多。确实是我自己比较坚持,除去兴趣原因以外,我认为可能转做投资做得好的话,在收入方面可能也比原来有所提升。

和父母不同,潘智平时对投资的痴迷妻子看在眼里。她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想要兼顾投资和本职工作不太现实,结果很可能是两者都做不好。与其患得患失,还不如把精力投入一个领域。

潘智妻子:我是想看看他在(投资)这个行业有没有发展。他对投资很感兴趣,你不让他转行的话,他肯定也很大精力在这个方面,自己的本业说不定也做得不好。所以转行就转吧。

潘智通过面试,顺利进入一家上海的证券咨询机构,成为一名研究员。但是潘智发现,咨询行业是通过给客户推荐股票,赚取咨询费,而自己理想的投资则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这份工作和自己的初衷相差甚远。

潘智:(客户)他们就希望找到那种能够天天涨停的股票。但是说实在话,有谁能找到天天涨停的股票?如果真有这个本事的话,为什么不自己炒股得了?还去给别人指导?我们当时虽然说给客户推荐了一些价值类的股票。比如像贵州茅台、五粮液,或者招商银行、格力电器之类的。但是客户可能就拿着几天,发现这个股票不怎么涨,就卖掉了。

潘智告诉记者,客户都希望快速盈利,想要通过基本面分析,长期持股分享优秀企业成长带来回报的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技术分析成了当时主要运用的方法。但是潘智对于技术分析却始终存有疑虑,在他看来,在牛市中可以用技术分析,结合个股历史表现找到合适的买入机会,但技术分析的弊端在于无法判断未来。

潘智:可能在初期的时候,涨得比较好的时候可能会有不错的收益。但是如果用这个来指导未来的话,结果也是不确定的,等到下跌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卖出。所以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是赚钱,最后的结果是亏钱的。

由于理念不合等原因,潘智在工作半年多后离开了这家证券咨询机构。这让家人对潘智转行能否成功捏了把汗。

潘智妻子:很不稳定的那种感觉。在上海的时候,我就觉得没干得有多出色。对未来前景不是那么乐观,我就觉得可能干不下去,回来还是重新干这个。

记者:还是回去做程序员?

潘智妻子:对,看他能熬多久。

潘智:低市盈率未必是低估保本重于选牛股

在家人都对潘智转行担心的时候,股市却逐步进入了闭眼都能赚钱的大牛市。注重基本面分析的潘智,挑选了不少低市盈率的股票,可最终收益却并不理想。2008年,股市开始大跌,潘智却凭借低估理念而大获全胜。那么他的两个“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潘智进入股市是在2007年,当时a股正值牛市,他身边有不少人都在炒股。每天听着同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潘智决定拿出积蓄进股市打拼一番。

和很多新股民不同,谨慎的潘智在入市前通过书籍、报道对股市有了大致的认识,对市盈率、市净率这些常识也形成了概念。潘智深知,市盈率决定了成本,于是在选股时挑选的都是低市盈率的股票,但是最终的收益却并不理想。

潘智:其实开始的时候都是拿着很短的时间,频繁买卖,实际上也没有挣到多少钱。我当时就挑一些市盈率比较低的,比如说像中国银行,还有首钢股份,当时市盈率至少看起来比较低。当时对股市也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虽然说这些股票市盈率比较低,但是它并不一定低估。

2007年末,沪指在达到6124点高位后开始下跌。潘智忙于工作也把资金撤出了股市,但他心里却一直放不下投资,在工作之余始终保持着阅读投资类书籍的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智在公司图书馆内发现了一本叫做《股市真规则》的书,正是这本书让他知道了巴菲特,也第一次接触到了价值投资。从此他开始广泛的阅读价值投资书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潘智决定重新入市,把自己学到的投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去。

潘智:2008年底的时候,金融危机爆发之后,a股就一路从6000多点跌到了1664点。我在看价值投资书籍的时候,发现现在正是最恐慌的时候。看a股中的股票,其实大部分的股票都已经跌的惨不忍睹了,按照价值投资的理论这时候就应该是买入的时候。

以格力电器为例,潘智认为格力电器公司业绩优秀,产品竞争力强,但当时估值却始终不高,这无疑是一个低估标的。

潘智:格力电器的估值始终都不高,一般就在十倍左右。但是格力电器的利润增长率总是超出大众的预期,每年可能都有30%、甚至40%。这样的话,你用peg去给它估值的话,那么它的peg可能就0.3、0.4左右,肯定明显是被低估的。我在2011年重仓买入格力电器,然后拿到2013年,大概有个翻倍的收益,这期间可能大盘都是下跌的。

这次经历让潘智意识到,估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要准确对个股估值是十分困难的。潘智认为,和选牛股相比,如果保证不亏损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要做的就是通过历史市盈率、市净率、以及peg等多种估值方法,尽可能的得出大致估值范围。

潘智:其实也不需要对一只股票进行非常准确估值。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你面前站了一个胖子,你不需要去称他的体重你就知道他是一个胖子。估值的话只需要判断一个大概的区间就可以了。

以北京汽车为例,2017年4月份,北京现代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这也直接导致了北京汽车股价下跌,市值一度跌至500亿。潘智分析后认为,北京汽车旗下的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业务相同,并且在业绩上也有优势,而此时华晨中国的却有将近一千亿市值。这正是一个绝佳的买入时机。

潘智:(北京奔驰)比华晨宝马的净利润还要高一些。理论上来说,光北京奔驰的这一块市值就应该超过华晨中国的市值。就算是一家亏损的企业,实际上我觉得它的估值应该还是有一定合理价值。即使是当时把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和北京现代,这两块业务估值都看成是零的话,光北京奔驰这一块的业务都值不少钱。

潘智:一边选公司一边做套利谨慎态度贯穿始终

在发现准确估值十分困难之后,潘智开始用各种方法去探索股票的估值区间。2014年,回到南京的潘智进入了一家私募,这家私募精于分级基金的套利。这对于潘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十分珍惜这次工作机会,努力的钻研量化投资方面的知识,最终如愿成为一名交易员。

2014年底,分级基金跟随大盘一同上涨,不少投资者在不了解分级基金的情况下,就蜂拥买入,从而推动了分级基金出现了大幅溢价。这就给套利提供了机会。

潘智: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4年底的时候,整体分级基金的溢价当时平均起来都有3到5个点,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有8到10个点。所以在2014年底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面,我们就可能获得了百分之五六十的回报。

有溢价自然就有折价。2015年,潘智注意到银华锐进和银华稳进这两只子基金,两只子基金合并的价格要比母基金低2%左右。于是潘智决定当天买入银华锐进和银华稳进,并且合并,第二天赎回。通过这样的操作,扣除手续费后可以稳定获得1.5%的收益。这样的套利机会一直持续了近两周时间。

潘智:它们的母基金跟踪的是深证100指数。深证100指数是一个大盘蓝筹的指数,实际上每天波动其实是比较小的。就是因为当时市场比较悲观,指数会大幅下跌的预期出现,然后导致了折价。即使不做对冲买入银华锐进和银华稳进,合并赎回的话,可能超过90%的概率是能够赚到钱的。

潘智认为,套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投资的本质是概率。

很多人偏爱套利策略,是因为风险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想要最终盈利就离不开适度分散以及判断套利空间。从套利的角度来看,多品种可以提高整体组合的获利的概率,对套利空间则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盈利。

实际上,这两点对于价值投资同样重要。

潘智:你价格买得越低,那你后面赚钱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你把所有仓位集中在一只股票上面,就算你买得便宜,如果后面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导致股价下跌,你赚不到钱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分散买几只的话,可能后面只要有几只股票涨得特别好。那么整体来说的话,其实收益也还是不错。

在潘智的朋友看来,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尤其是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更加看重风险防范,对于估值也十分保守。

樊凯:因为潘总对估值比较保守。我有的时候会咨询他一些个股的看法,从他特殊的角度来分析个股是不是足够低估了,或者市场上来说有没有比它更便宜的品种或标的。

从程序员到职业投资人,潘智深刻感受到投资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因为成功的投资,往往是孤独的。正所谓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潘智:投资本来就是一个逆人性的,很多人在恐慌的时候就斩仓割肉,但这个时候反而是价值投资者的一个买入良机。作为一个成熟投资人,恰恰在这个时候应该买入,而不是卖出。

我今天买入泛海控股8700股,成本价7.90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