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实际上,八十年代的hK明星都挺朴实的,进了剧组,大家都是同伴工友,一块儿吃大锅饭,一块儿领盒饭。

孙朝阳这两天吃海鲜也吃得烦了,就提议干脆大伙儿将就《魔域桃源》剧组的烧鹅腿把晚饭解决了。

咦,烧鹅好好吃,玛德,都比得上后来的米其林三星了。

不过,莱斯莉和蒋见生却爱上了盒饭里的泰香米,吃得眼睛发亮,感慨道,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香的大米,这不合理。

蒋见生是南方人,不习惯北方饮食。于是,在乘夜机回北京的之前,先去了超级市场买了一百斤泰香米,说是要寄回武汉给老婆和岳母尝尝这种稀罕玩意儿。

看着蒋见生背着的一百多斤大米,又看看莱斯莉被乐器压弯了腰,孙朝阳很无奈地上前帮忙,累得半死。

好不容易上了飞机,他终于喘了一口气,拿出稿子埋头写起来。

旁边的蒋见生把头探过去:“朝阳,写小说呢?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如果是通俗小说,寄给杨鹤,发今古传奇吧。”

孙朝阳:“散文。”

没错,他又开始写《文化苦旅》了,按照计划,他打算在一个月内把那十几篇散文写完,结集出版。另外,《中国散文》那边一个月发两篇。整本书字数倒是不多,也就六七万字,轻松愉快。

只是,不知道算不算一稿多投。

等孙朝阳说出自己的疑虑,蒋见生说不算,实体书是实体书,杂志是杂志,不冲突的。书准备给谁出,要不我帮你联系一下武汉的出版社。孙朝阳回答说,这书应该能畅销,他打算还是找一家大一点的出版公司,最好就在北京。

蒋见生突然一拍额头:“对了,我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主编熟悉,要不你的书给那边出吧。天津市散文重镇,他们做散文有经验,也免得你的书去其他地方埋没了。”

百花洲出版社是天津的出版机构,名下有好几本文学期刊,比如大名鼎鼎的《小说月报》。但要说在文学界的地位,还得说他们的杂志《散文》。

天津的《散文》杂志是中国散文界的第一期刊,相当于诗歌界的《诗刊》和《星星诗刊》,小说圈的《收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

不过,《散文》和孙朝阳供职的《中国散文》是竞品,让他们帮着出书,合适吗?

孙朝阳摇了摇头:“再说吧,再说吧。”

就不再说话,低头飞快地写稿。

他正在写《文化苦旅》中的敦煌系列,《道士塔》《莫高窟》《沙漠隐泉》。

今天写的是《道士塔》,一段文物史上的浩劫。

他写这,蒋见生就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心中就升起惊涛骇浪,想不到敦煌文物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朝阳的知识还真渊博,开眼界了,开眼界了。

等到飞机落地,孙朝阳竟把那《道士塔》写完,这创作力,这速度令人震惊。

出航站楼又是一通忙乱,莱斯莉体弱,早就被行李压弯了腰,实在没有力气。得,他的行李都是孙朝阳帮拿的。

那么多东西将蒋见生的夜明珠小车塞得满满的。

老蒋的汽车就扔在机场的停车场里,那么多天,已经蒙了一层灰。最妙的是,竟然没有停车费。劳动人民停个车要什么钱?

如果换成二十一世,你敢在机场停五天车,天文数字的停车费绝对让你吐血。

蒋见生开了车,分别送二人回家。

孙朝阳离京五天,家里的邮箱都挤爆了,好多信件,还有每天的报纸。另外,院子里有被邮递员扔进来一捆书,一看,竟是五本新一期的《中国散文》样书。

孙朝阳不满,心道:我时不时都会去单位一趟,到时候给我就好,寄什么寄,那么麻烦。

原来,按照出版机构的规矩,你的文章发表了或者出版了,那边会给你寄五本样书。

孙朝阳翻开杂志一看,自己所写的《风月天一阁》和《都江堰》已经印成签字,责任编辑毛大姐和大林还写了开篇语和编者按。

孙朝阳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又是夜机,整个人都是蒙的,翻了翻这期其他文章,睡眼朦胧,便睡着了。

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苦旅》会在文坛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此刻的孙朝阳最关心的却是春晚的联排,第二天上午他睡到九点才起床乘了车赶去央视。

联排结束,导演组解除封闭式管理,艺术家们又可以自由出入了。北京籍的明星们都回到自己家,只时不时会过来排练。至于外省籍的明星,则还在电视台吃住,直到春晚演出结束。

里面依旧热闹。

孙朝阳拿了随身听正要去找何情,周伟的助理就来找他:“朝阳,周导找你,他今天心情不好,你可得仔细点。”

助理的眼圈有点红,脸上依稀有泪痕,估计是刚哭过。

孙朝阳心中咯噔一声,说:“难道联排搞砸了,不能够啊!”

助理:“好像是搞砸了,大领导现场拿掉了两个节目,还把周导骂了一顿,提出了整改要求。”

孙朝阳听到说那个踩鸡蛋的节目的情形,瞠目结舌。

等见到周伟的时候,他说:“踩鸡蛋表演那玩意儿假得不行,说句不好听的跟骗子一样,拿掉了也好。至于领导提出的两个整改意见,其实很简单的。”

周伟本就心情郁闷,看孙朝阳一脸轻松的样子,霍地一声坐直身子:“很简单?朝阳,说说你的想法。”

……

同一时间,浙江嘉兴海盐县。

一个小伙子正和两个伙伴在街头晃荡,这三人都是大鬓角,喇叭裤,看起来流里流气,像小流氓。

不过,他们上衣的口袋里都别着两支钢笔,做为智识的标志,表示自己也有文化,不是纯粹的地痞。

这个年代的海盐县不大,就几条街,要不了半天就逛完。

他们每天在街头晃荡,大伙儿看得多了,也都认识。

就有人喊:“余干事,又出来逛街啊?”

为首那个年轻人点头:“对对对,体验生活,争取为人民创作出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又有一人喊:“余华,你跟萤火虫似的,每天都要出来闪一下,还创作呢,我看你就是游手好闲。”

叫余华的年轻人嘿嘿一笑,问:“牙齿好一点没有,要不要我帮你瞧瞧。”

那人脸色大变:“我可不敢让你看,前年你还当医生的时候,拔尼玛了半天,才说拔错了。还好你手上没劲,我那颗好牙终于保住。”

其他人都哄堂大笑。

余华点头感慨:“健康的牙齿真难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