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余华从前的职业是在县城所在地的卫生院牙科做学徒。

他也是幸运的,中学时代正好碰到特殊十年结束,自然没有去上山下乡。可高中毕业后,就业问题就摆在面前了,当时城市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实在太少。在家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进了卫生院牙科。

他也不懂医,还好牙科的活儿也不是太复杂,有一把力气就行。没错,拔牙关键是手上有劲儿,动作要果断,一招就得拿下。磨磨唧唧半天不能取得战果,病人可是要捶你的。

不过,余华是一个浪漫的文学青年,这种按时上下班的工作却不合他的心意。他爱读书,书看得多了,渐渐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念头,便提起了笔。

这一写,第一次投稿竟然就发表了。

他的处女作是短篇小说《第一宿舍》,今年开年写的,发表在纯文学期刊《西湖》。《西湖》是什么,那可是省级刊物,浙江省的最高文学殿堂。

牛刀小试,作品就能印成铅字。余华受到鼓舞,以自己在卫生院做牙科医生学徒的生活经历写了短篇小说《威尼斯牙医店》,依旧发表在《西湖》今年的第八期。同时,他的短篇小说《鸽子鸽子》投稿《青春》,也将发表于今年第十二期,稿费都汇过来了。

《青春》是南京文联在一九七九年创办的文学期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和《钟山》同为江苏文学最重要的期刊。

余华出手不凡,今年所写的三部小说都发表于省部级刊物,顿时在老家这座小县城引起巨大轰动。

那年头作家的社会地位极高,这么一个大才子再让人成天呆在医院帮人拔牙县城是不合适的,传出去不是对海盐县的声誉进行抹黑吗。

于是,县里的四大班子领导开会讨论,拍板:牙医就别当了,调文化单位去,为人民创造更多更优秀的精神粮食。

余华就这样被调去了县文化馆做创作干事。

他第一天去文化馆报到的时候特意起了个大早,但到地方却鸟毛都没看到一根。等到上午十点,才有个工作人员悠哉游哉走来,还责怪他为什么来这么早。又解释说,文化馆平时屁事没有,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没人管你,只每个月记得按时来领工资就行。

余华震惊的同时,又嗨一声:“看来,这个文化馆我来对了。”

于是,余华同志每天都来得很晚,到了文化馆就伙同三朋四友在街上晃,美其名曰:采风!

只是县城的主要街道他每天都要踩上几次,这风也没啥可采的。

对了,别看余华平时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其实在文学创作上他还是很勤奋的,每天都会写上几笔。不为别的,仅仅是一拿起笔他就有种想要让别人看看“我写得多好啊”“我就是个天才啊”的得瑟心理。

今天他又和伙伴出来逛街了。

不过,今天天气有点不好。

进入十一月后,江南的开始今天小雨,湿漉漉黏糊糊,让人很不舒服。

逛到中午的时候,其他人要么有事要么要回家吃饭,都散了。

余华一个人走了那许多路,腹中饥饿,正要回文化馆食堂打饭,旁边突然响起自行车铃铛,有人喊:“小余,余华余作家这是在做什么?”

他转头看去,是个穿着黄色夹克衫的,戴眼镜的瘦瘦的中年人,头发朝脑后梳去,显得很气派。

余华正色:“原来是步厂长,阿弥陀佛,贫僧从东土大唐来,去往西天取经,走到这里肚子饿了。想着你步厂长家大业大,准备登门讨顿斋饭吃。

步厂长扑哧一笑;“余作家你什么时候变成唐僧了,我看你就是孙猴子。不就是顿饭吗,我还请得起,走,跟我进厂吃食堂。”

“阿弥陀佛,要得,要得。”余华喜滋滋地跳上自行车后座,跟着步厂长进了路边的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

步厂长叫步鑫生,和余华的父辈认识。

余华高考落榜没个着落,他爹娘曾经想过把娃送进衬衫厂当工作。但想了想,厂子效益好工人福利高,正式工的指标不好解决,就把孩子送去卫生院干体力活。

今年余华创作大丰收,老家文化名人一个,步鑫生看到他很高兴,就领着娃进了办公室,又让秘书送打来饭菜,二人边吃边聊。

午饭是盛在两个和脑壳一样大的搪瓷缸里,里面有臭鳜鱼和臭冬瓜。味儿很大,吃得办公室里乌烟瘴气。

不过,这菜正合余华胃口。而且,在大家普遍一星期吃一次肉的情况下,这餐已经是非常丰盛了。余华心中暗想:看来,今天这海盐衬衫厂我来对了。

步鑫生调侃:“你不是阿弥陀佛吗,怎么吃荤?”

余华:“阿弥陀佛,人的饮食营养要均衡,要有蛋白质维生素淀粉和脂肪,缺一样身体就要出问题。佛祖慈悲为怀,必然不忍心看我营养不良。”

难得来吃一回大户,余华不住承诺,以后一定会在报刊给衬衫厂宣传,吃过饭后,还把厂子里订的报刊杂志要了十几本,用细麻绳捆了一大堆。

步鑫生:“诶诶诶,这期的杂志我都没看呢,你这就拿走了。”

余华:“步叔,你这么大一个老板,别小气。贫僧今天算是给你化缘了,咱们这是缘分啊!”

步鑫生苦笑,正要笑骂,突然,秘书拿着一张报纸急冲冲跑进来:“厂长,厂长,大喜啊,大喜啊,你上《人民日报》了。”

她一脸色都是激动,身体都在颤抖。

步鑫生接过报纸,定睛看去,顿时满面通红,眼皮子猛跳。却见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霍然是自己上次在省会开会时的照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

步厂长出名了。

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出名了。

在真实历史上,接下来几个月,步鑫生要上无数报纸头条,还要上电视台。

在八十年代,步鑫生是商界名人,其知名度直追后世的阿里巴巴和京东老板。

一代传奇即将启航。

余华一看,暗叫:“不好,既然有人民日报宣传步厂子和海盐衬衫,人也不需要我了,这些书岂不是要还回去,溜了溜了。”

当下他不废话,扛着那一捆杂志,说了声“步厂长再见。”就跑掉。

背后传来海盐衬衫厂工人的欢呼声,然后是阵阵鞭炮声。

下午,整个文化馆都在谈论步鑫生上了人民日报头条的事情。

余华则坐在办公桌前,抽着烟,悠闲地看起了新一期的杂志。先是《人民文学》然后是《萌芽》《青春》《西湖》《青年文学》。

现在是十一月初,如《当代》《收获》《莽原》《十月》这种大型文学刊物因为是双月刊都没有出,所以,可供阅读的杂志其实并不多。每年的单月,只能读点短篇小说和散文杂文什么的过过瘾。

读到四点,余华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便将基本还没有读的杂志放军挎包里,骑车回家。

他今天上班时间只有两小时,别提多快乐。

晚上,雨还在下,寒气逼人,屋中冷如冰窖。

余华索性脱了衣服钻进被子里去,不料,被子里也是湿漉漉的,冻得他呲牙咧嘴。

他抓起今天顺来的最后一本杂志,《中国散文》。

余华喜欢看小说,对于散文没多大兴趣,主要是不好看。所以这本杂志就留到最后,用来催眠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