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227章 大唐的军事战略和地缘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章 大唐的军事战略和地缘危机

萧盼盼的这番说明让李隆基陷入到了一种极度沉重的自我怀疑当中。

他并不确定,未来的自己一次性杀死三个亲生骨肉的原因,究竟是因为所谓的老李家的政治传统,还是因为这些孩子真的摸到了藩镇的后勤供给渠道。

但他可以确定,未来的那个朝局的确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所有的力量都在撕扯着这个国家,而自己手上那看似稳固的权柄其实也早已流失殆尽。

一想到这一点,他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恐慌,甚至愤怒。

尽管此时的他依然还是那个愿意肩扛重担的皇帝,但萧盼盼的这一系列的历史解读都让他本能的感到了如芒在背,他一直压制在心底里那最深的恐惧正在他的周身蔓延。

“你以为朕想这么做吗?”

他压着心中升腾起的情绪在眼前的面板上写道,“你自己都说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朕的时代爆发,朕能怎么办?朕又不明白什么生产力不生产力,朕也不知道海外哪里有宝藏,良种!朕更不明白什么是货币权!”

“朕只知道,只要是当皇帝的,脑子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去坐稳那个位置!”

看着李隆基发来的这段文字,萧盼盼颇感意外。

然后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一些说辞,的确有些太苛责他了,毕竟没开天眼,但她随即又觉得苛责算是轻的了,安史之乱固然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你李隆基的直接责任是跑不掉的。

于是她平静的回复道:“问题在于,你的这个皇位最后也没有坐稳啊。”

李隆基的所有情绪,瞬间被萧盼盼的一句话噎了回去。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的叛军在你的亲自助攻下,攻破了潼关,长安无险可守。于是你仓皇逃跑。达到马嵬驿之后,随军的将士疲惫不堪,怨恨至极,于是出现兵变,时任宰相杨国忠被乱军杀死肢解,其妹,也就是你当时最宠爱的女人也被禁军要求处死。”

“在你亲手杀死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抹亮色后,你逃往了四川,你的太子到灵武自行宣布继位,你成了太上皇。从你颁布的《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来看,你有无奈也有释然。”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你不断的忏悔,你想念姚崇,悔恨重用李林甫,去祭奠了警告过你安禄山会造反的张九龄。”

“晚年的你最后被幽禁在了太极宫中,丢失了你的权力,丢失了你的情爱,丢失了你的尊严,只剩下一具苍老虚弱的身体,最终在78岁这一年在孤寂中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终点。”

李隆基的大脑在一瞬间进入了空白状态,那个最让他胆寒的结局终于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看见了姑姑,她在对自己笑,放肆大声的嘲笑。

萧盼盼见李隆基没有再回应,也不知道他的想法,所以问道:“还有再听吗?接下来是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最后一个要素了。”

李隆基回过了神来,当即回复道:“要听!”

他还是皇帝,他还有机会,他不能被击倒。

“之前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接下来就是地缘的角度了,也正是因为地缘的问题,导致了大唐的军事策略开始从居重驭轻,变成了外重内轻。”

李隆基调整好了情绪,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了回来。

“之前在连接汉武帝时代时,讲了草原少数民生活方式的族形成和南下劫掠的根本原因。所以当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被有效整合跟组织时,绝对会成为中原帝国的首要威胁。与此同时,一个分裂和不安的北境草原,自然是中原帝国梦寐以求的幸福。”

“从这一点上去看,贯穿整个大唐时代的北境局势,应该都是幸福的。”

这个结论让李隆基和所有唐朝时空的其他帝王将相都觉得怪异,要是幸福,何必有那么多藩镇呢?

“大唐北境外的各少数民族之所以长期处在分裂、动荡与不安之中,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那些适合半游牧,半农耕的地方,如陇右、河套、辽西、大同和燕云一带,都被中原帝国牢牢地控制着。”

萧盼盼顿了顿,“从我之前的直播内容中,你们应该深入的意识到了,资源禀赋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力量天花板。当那些北境的少数民族,失去了这些即具备农耕条件,又适合放牧,同时又拥有大量人口和物资的地区时。”

“他们就一定会陷入到长期的分散和内乱中。这样的部族是不可能对中原帝国造成多大的威胁的。”

李隆基等待着,他知道萧盼盼肯定会有反转。

“但是大唐又是不幸的,因为整个大唐的地缘危机从北方转向了西方,因为吐蕃崛起了。这个新兴的、野蛮的、统一的,具备强大中央集权实力,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群体,逐渐对大唐形成了难以遏制的巨大威胁。”

“关于吐蕃的崛起,发展还有遏制方法我之前说过了。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崛起的吐蕃是怎样对大唐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整个军事战略布局,带来了颠覆性破坏的。”

李世民勒马,停步。他早就下定了决心,吐蕃不能留给自己这个时空的后代去解决。

“大唐初期的军事战略布局,采取的是和东汉帝国类似的居重驭轻的战略,即强大的军队都集中在朝廷的手中,地方则尽量给予最大的限制。”

“唐初军事力量的核心是府兵制,唐初的折冲府数量前后不断变动,大约都维持在六百个上下,其中关中就有289个,加上河东166个,陇右33个,可以说全国2\/3的府兵都聚集在了大唐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与此同时,在均田制的作用下,府兵的后勤是完全掌握在大唐朝廷手中的,故而,不管大唐初期,中枢的政局怎么混乱斗争,大唐本身的秩序仍然非常稳定。”

“府兵制是有代价,第一就是数量问题,府兵的数量看上去超过了六十万,但问题在于,府兵不是职业军队,是兵农合一,他们是兼职,他们有轮班制度!他们的对外作战和各种戍卫任务是不能集中的。”

“也就是说,大唐朝廷能快速集结使用的军队,其实只有十万左右,即便遇到战事频繁,大唐朝廷搞大加班,也不可能玩出996制度来,这是军队啊,又不是打工人。敢这么玩军队,军队绝对反过来玩你。”

萧盼盼哀叹了一声打工人的命运。

“也就是说,大唐朝廷的核心主力部队数量,其实最多也就是在二十万左右,遇到大规模战事,去掉保卫首都和各战略要地的必须的人马后,机动兵力往往无法超过十万。”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先生最喜欢玩精兵突袭模式的原因,大唐初期,威震八方,一会儿吊打突厥,一会儿灭亡吐谷浑,然后荡平西域等等辉煌胜利的对外战斗,都是采用的这种精兵模式。”

“以定点打击,基本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之后,再通过政治羁縻的方式,控制广阔草原上。这样的方式,对于丧失农耕基地的草原民族来说是非常有效。但是这样的军事方针,能够凑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你的对手都是可以被你当菜虐的。”

“当大唐面对一个拥有同样农耕文明和坚固防守基地的敌人时,这一方针将大打折扣,如果对手还具备进攻能力,那将会变成赤裸裸的战略对峙。”

“而这个时候,大唐的兵力都集中在首都附近,这就约等于边境处于不设防状态。你的对手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你的边境地区进行骚扰,消灭你的有生力量,摧毁你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局面下,大唐必须改变自己的军事战略布局。”

“于是,居重驭轻成为历史,一个个拥有强大军政力量的独立的军事重镇开始出现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