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228章 吐蕃对大唐的最大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8章 吐蕃对大唐的最大影响

李世民思考着萧盼盼的话,接着不免在心中感慨,幸好有这道光幕出现,给了自己以后应对草原各部族的有效方法,还有收拾那个吐蕃的一些手段。

能不能用虽然不确定,但至少已经让他对自己以后的军事战略布局有了新的想法。等各项准备一到位,一个不需要羁縻来组建的真正盛世大唐,就会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

萧盼盼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以快打快方法失效的一个例子就是,隋唐对高句丽的征伐,就比对付突厥吐谷浑要艰难。”

“这是一个拥有稳定农耕文化的政权,翻译一下就是,对方有坚固的城池,密集的人口和充足的军队,想通过精兵模式,以较短周期去攻陷一个个的据点显然是不现实的。那大规模的部队呢?”

“杨广已经把例子摆在那了,光那后勤就能把他拖死,而且他还玩了三次!”萧盼盼颇为牙疼的为杨广竖起了大拇指。

李世民也是忍不住想笑,然后他就被萧盼盼点了。

“李世民先生对这一点是有足够认识的,所以这次的出征凑了各种部队,还临时征募十万军队。”

这话听得李世民眼皮直跳,毕竟他一直以杨广的一生为戒。

“不过,你们家的太宗皇帝的确是皇帝体系里最牛的那个,虽然这场战争只打了一大半就收场了,但过程还是令人满意的,太宗皇帝这边对高句丽实现了巨大的杀伤。”

“只是在对方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下,唐军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拔掉路上的据点,堡垒,根本无法快速解决战斗,后勤也因此越来越乏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大唐灭高句丽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漫长消耗战,大唐方面用自己的国力为基础,不断的派遣兵力对高句丽进行扫荡,用耗尽对方国力的方式才最终获胜。”

这样的结果让李世民也觉得不可思议。

“高句丽属于那种拥有足够的防守能力,但却没有足够的进攻能力的类型,只能单纯的被动防守,所以大唐可以用自己强大的国力慢慢玩死它。”

萧盼盼顿了顿,“也就是说,高句丽还不足以彻底打破大唐王朝的战略布局,但吐蕃就不同了,它不仅能防守,而且还能进攻。故而大唐的军事战略布局被颠覆了。”

李隆基在大脑里回想着吐蕃的情况。

“大唐的疆域巅峰,大约是太宗皇帝执政的最后一年,也是李治执政的第一年,抓住了东突厥车鼻可汗,设置了狼山都护府。以及十年后,彻底灭亡西突厥,设置昆凌,蒙池两个都护府的时候。”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670年,就是李治执政的第21年,崛起的吐蕃攻占了大唐的安西四镇。两年后,又占领了臣服大唐的吐谷浑,威胁河西,并在之后多次大败唐军主力,给以府兵为主的唐军带来了大量的杀伤。”

“而这给大唐王朝带来的军事压力和战争损耗是可想而知的。带来的持续影响是,十年后北边的东突厥成功复国,彻底失去控制,东北契丹的李万忠开始反叛,从此帝国东北边境再无宁日。”

“也就是说,唐朝最大的疆域掌控时间,满打满算也就维持了十一年就彻底崩溃,基本回到了传统中原帝国的基础状态。”

说到这段历史,萧盼盼也是无奈的摇头。

“武则天时期,唐帝国已经开始大量的临时募兵。同时,唐军与吐蕃在安西四镇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鏖战,终于收复了安西四镇,但是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直到公元697年,就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七年后的神功元年,吐蕃陷入内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故而无力对外扩张,大唐的西部边境才得以勉强安宁了一段时间。”

萧盼盼停顿了片刻,“这就是你,玄宗皇帝接手大唐时的外部战争局面。府兵制光是在军事上,已经在屡次战乱和经济环境的变更中,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没用了。”

“北部东突厥成功复国,屡屡南下,东北契丹和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中央集权,控制的辽西,故而具备了实现农耕文明的条件,开始对东北边境形成全面威胁。”

“而最大的困难依然是吐蕃,内讧结束后,吐蕃又恢复了扩张势头,必须要大量的正规边防部队与其长期对峙,才能实现有效的边境安全。”

萧盼盼摊手。

“这样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大唐只有两种路线可以走,一是积极的,主动的战略,废弃之前居重驭轻的国防构思,对在外将领进行充分授权,释放帝国的军事潜力。”

“二是采取保守的策略,继续和以前一样,内重外轻。这样一来,安史之乱那样的局面大约暂时是不会发生。可是问题在于,面对越来越糜烂无力的军事能力,面对越来越膨胀的吐蕃,这样的局面又能维持几年呢?”

“事实上,吐蕃在你的时代,面对强大的军事压迫,始终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可是随着安史之乱发生,帝国边军大量调离,吐蕃立即一日千里,狂飙突进。就在安史之乱平定的同一年,吐蕃把唐王朝的边疆压缩到了凤翔,并一举攻破了长安城!”

“之后几十年,大唐始终需要维持超过四十万的常备部队,守在离首都不到500里的防线之中!如果算上西南防守吐蕃和南诏的军队,大唐时刻需要超过五十万的常备军抵御吐蕃!”

听到这的李世民牙都咬紧了。

“事实上,吐蕃对大唐的军事政治局势有着很强的影响。当吐蕃强盛时,大唐内部绝对是乱七八糟,皇帝被藩镇赶的四处乱跑。

“但当吐蕃再次陷入内乱与衰退时,当大唐能把陷入到边疆巨大的人力物力解放出来时,当即就能满血,嗯~”萧盼盼想了想,“半血复活,打得这帮藩镇节度使妈都不认识。”

“也就是说,从历史进程上来看,大唐的国防策略在方向上出现了错误,从而在地缘环境上导致了大唐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