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207章 从今天开始,叶瑾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7章 从今天开始,叶瑾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允恭兄(徐辉祖)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商税改革的诸多事宜,目前为止进展不错,他只在应天府一地进行试点试验,每月就能为朝廷增收上万贯的税收收入,要是商税改革能够推广到整个大明的话,那么朝廷确实不会再有缺钱之忧了。”朱标笑着道。

最近由他主持的几项改革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到目前进展确实都还不错。

比如说大学士内阁制。

虽然暂时不能给予内阁成员太大的权力,但是他们确实为自己减轻了不少的工作量,全国各地和各衙门每天的奏章数量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经过六部衙门筛选过之后,递到自己面前的也有好几百份。

所以每天不做别的,就单单是批阅奏折都要忙到深夜。

但是自从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每天的奏折再经过大学士的筛选和分类,自己的工作量一下子就减轻了很多。。

从某种角度来说,内阁确实扮演了宰相的角色。

不过内阁是一个机构而不是个人。

机构是不会有权力欲望的,所以对皇权造不成任何威胁。

再加上内阁里的大学士数量多则七八个,少则也能有四五个,某一个大学士根本没680办法做到权倾朝野,更不会像别的朝代那样出现权臣。

所以朱标越来越觉得内阁大学士制度非常适合目前的大明,是一个可以流传子孙的制度。

至于商税改革。

虽然目前反对声音很大,但是给朝廷带来的收益却是实打实的。

现在的大明到处都需要钱。

虽然经过15年的休养生息,江南地区和中原地区已经恢复了生产,但是偏远地区依然十分贫穷。

而且漠北草原上前元的残余势力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严重威胁到大明的北疆。

至于南面倭寇时不时滋扰地方,如果不尽快剿灭一定会造成大乱的。

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只要是边患都需要战争才能彻底解决。

但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需要钱的,海量的钱帛。

如果没有钱的话,根本没办法发动战争解决边患。

所以不管是反对声音再大,朱标都会坚定不移的推行商税改革制度。

大明的文人集团是很喜欢朱标的。

可以说,朱标是读书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统治者。

为人儒雅,崇尚儒教,尊重知识,善于纳谏

但是朱标可是在老朱身边学了十多年的帝王术,如果读书人将他简单的当成一个仁慈的君主,那就太小看朱标了。

在维护皇权和君权方面,朱标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同理。

在国家大义面前,朱标也是不会向任何人妥协的。

这就是为什么反对声音十分强烈,而大部分的反对声音都是来自读书人,朱标依然坚定不移的推行商税改

革的原因。

“效果确实很明显,但是也不能太乐观了,因为应天府乃是大明的首善之地,江南地区更是咱们大明最富庶

的地方,所以在应天府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征收商税的话,肯定会效果十分明显的。但是咱们大明可不止有江南地区,偏远地区的话效果就不会这么明显了。”叶瑾开口道。

朱标点点头,道,“这一点咱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有多就征收多,有少就征收少,反正朝廷永远都是缺钱使唤的,多一笔钱粮总归是不错的。”

“其实商税改革还需得和路引改革一起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叶瑾又道,“商业活动是需要流通的,就比如说我上元县生产的货物是需要贩卖到其他地方才能产生价值,才能为朝廷带来财富。但是现在朝廷对百姓的控制很严重,大部分的百姓除了本县几乎不能去往外地,更不能从事商业活动了。”

“所以想要商业发达,就必须废除路引制度,让百姓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行走于四方。如若不然的话,咱们大明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只(bcah)能由那些勋贵或者世家大族进行,不但阻碍商业活动的发展,而且还让这些勋贵们越来越富有,百姓越来越贫瘠。”

朱标有些为难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怎么你自己反而把这句话给忘了?!咱也知道想要增收更多的商税就必须废除路引制度?!就像前宋那样,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在大明国土范围内。”

“可是你想过没有,若是人人都去追逐财富从事商业,那谁还来当兵,谁还来种地呢?!士、农、工、商,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铁律,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更何况,任由百姓自有流通,一定会造成大量的流民。前宋流民造反的次数可是历代王朝最多的,所以这些经验教训我们不得不总结。”

叶瑾点了点头。

朱标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除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要不然贸然废除路引制度真的会造成大动荡的。

那么要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呢?!

工业化。

只有发展工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才会避免流民流窜造成的动荡和危机。

唉…

前路漫漫。

确实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啊。

“哦,对了,你这些日子得要夹着尾巴做人了。”朱标突然又道。

叶瑾一脸懵逼,“我为什么又要夹着尾巴做人啊?!”

朱标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什么时候夹着尾巴做人过?!为什么要用‘又”?!说的自己挺委屈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一个任人欺负的老好人呢。”

叶瑾没有理会他阴阳怪气,而是好奇问道,“就因为弘觉寺那一档子事?!那些秃驴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能量了,居然需要让我夹着尾巴做人!?”

“佛门虽然恨你入骨,但是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是商税改革示意,你也知道商税改革是动了世家大族和勋贵的利益,他们不敢寻朝廷的麻烦,难道还不敢寻你的麻烦!?谁不知道第一个征收商税的人是你?!所以咱让你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让你不要有什么把柄给人家抓,到时候让朝廷难办,知道了吗?!’

听了朱标的这番话,叶瑾瞠目结舌。

特么的。

这和我有半毛钱关系啊。

这特么纯粹就是无妄之灾。

谁主导商税改革你们找谁去啊,欺负我一个七品芝麻官算什么本事啊?!

我说我是无辜的你们信吗?!

“关我屁事啊,这些人还讲不讲理了?!”叶瑾抱怨道。

朱标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说道,“为何不关你的事?!第一个征收商税的可是你,把你斗倒了斗臭了,他们就可以引经据典,将你说成一个奸佞小人,一个奸佞小人提出来的治国之策,自然也是恶政,自然也要被废除了。这是读书人的惯用套路,先否定一个人,然后从而否定一个人的所有行为。”

看来朱标对读书人的定义还~是蛮清楚的。

读书人确实就只有这点计谋。

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字狱,思想犯。

非常的极端和脸谱化。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错误的,那么他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哪怕这个人曾经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也会被所有人唾弃和抹黑。

但是如果一个人附和读书人的审美标准,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错了事了,读书人们都会替他说话找借口。。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确实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但是他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他的《史记》也真的并不是那么客观真实。

就比如说司马家对李广和卫青的态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一直被后世的读书人引用,表达到了自己功高不爵,命运乖舛的悲惨命运。

但是实际上李广作为西汉将军,他的战功真的有资格封侯吗!?

李广作为名将李信的后代,也是西汉时期的门阀家族,从小就生长在军旅之中,起点比奴隶的卫青不知道高出多少了。

但是李广的战绩又有哪些呢!?

第一次出征匈奴,受伤被俘,后来因为匈奴人看管不严逃脱回朝。

第二次出征匈奴,因为迷路失期,最终惭愧自尽。

强汉从来都是以军功论英雄,所以李广虽然名声在外,但是战绩平平,汉武帝刘彻就算是想给他封侯都找不到理由。

李广作为名将,有名的应该是他的骑射之术,而统兵作战才能只能说是平庸与名气不符,虽然说封侯不能说是检验名将的唯一标准,但也检验出了李广的真正实力。

但是在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之下,李广就变成了一个悲剧英雄,让世人敬仰和崇拜。

至于马夫出身的卫青,虽然战功赫赫,曾经把强悍一时的匈奴打的找不到北,但是依然被世家大族出身的司马迁看不起。

虽然司马迁相对客观的记载了卫青的战绩,但是几乎都是寥寥几笔,甚至很多重要战役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