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 第431章 蒙古铁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周帝国,北方边境。

驻扎在边境的是燕王的新信,李猛达,率领一千人马守在边境线上,翻过后面几座山,就是直通燕京的官道了,这里,离燕京不过是三十来里,此处军营,可谓是肩负着保护燕京的重任。

自从二皇子燕王率领一班亲信在蒙古国那儿随便抓了一百多牧民,又杀了三百多牧民后,蒙古军已经很久没有到边境活动了。

不知道燕王何时回到燕京呢?李猛达这时有点想跟着燕王回去的那帮好友了。

不知道陈正,李旺,何八,钟成他们是否升了官没有?

唉,都怪自己命不好,没被殿下选中,只能留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守着,连个女人也没见着。

李猛达看着操场上,士兵们三五成群,正懒洋洋的挨成一堆,在说着话,而那些老迈的战马正在营地外的草原边上自由的吃着草。

天蓝得像洗过了一般,一丝云彩都没有,太阳一如既往的温暖,照在一望无望的蒙古大草原上,青青的野草,微风轻吹,正跟着风起舞。

李猛达从草地上随便拉过一匹马,就跨身上马,一夹马背,就向广阔的大草原驰去。

以最快的速变飞跑着,一直冲向垂下草地的蓝天。

直至马儿跑累了,才慢慢的往回走,走回军营,一天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只有这样打发日子,才不觉得时光的慢长。

此时,李猛达正向天的尽头,草原的深处奔跑。

一匹俊马踏着青青的草地,穿过随风而动的青草,奔跑,再奔跑。

他身后五个护卫也跟着骑上马,紧追而来。

到最后,六个人六匹马干脆开始比赛谁跑得快了。

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骏马在奔驰,眼前的景色在急速的向后倒退。

六匹马,几乎在一条线上平行。

不知跑了多久,六匹马终于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李猛达和五个侍卫同时勒住马,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往前走,就是蒙古国的国境线了,作为大周帝国的守军,当然不能擅自闯入敌国的国境,否则引来蒙古兵,那个罪谁也担当不起。

六人正要调转马,再慢步走回兵营。

但却感觉到脚下的地在微微颤动。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猛达抬头看了看蒙古国的国境内,除了草原还是草原。

一个叫许得志的侍马跳了下马,用耳朵帖着草地仔细的听着。

轻微的颤动,再逐步变得强劲起来。

许得志猛的从草地上抬起头,一脸惊慌,叫:“不,不好了,前方有大队骑兵!”

一边叫着,一边飞身跃上马,就冲李猛达叫:“李大人,还不快走,蒙古骑兵来了。”

李猛达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从北面来的骑兵,难道是蒙古国的铁骑连环马?

蒙古铁骑连环马非常的犀利,五匹战马连在一起,绑着向前的长枪,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而大周帝国的边军骑兵的马远不如蒙古战马,每次骑兵会战,都是大周骑兵吃大亏。

而原本边营上有上万守军的,有几千士兵跟燕王走了,只剩下不到六千人了。

而更可怕的是,一点征兆都没有,蒙古国居然开始出兵了。

而且来的是蒙古铁骑。

大地逐渐开始颤动了起来,众人惧惊,赶快调转马头,就往回跑。

狠命的用鞭子打着马背,希望能快一点赶回军营,以便应对蒙古铁骑。

六匹马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跑。

副总兵杨大力百般无聊的站在军营的哨塔上,正打了个呵欠,往外一看。

只见总兵李猛达带着五个士兵往回跑,跑得比刚才冲出去的时候还快。

这是干什么呢?

杨大力赶快随手抓起了身边的远望镜。

一看,双眼圆睁,看得目瞪口呆。

只见李猛达六人的后面,是漫天的骑兵。

骑兵,漫天的骑兵,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

悠长的号角,沉闷的鼓点,遮天蔽日的旌旗。

没错,正是蒙古的精锐骑兵连环马。

连环马在前,后面是骑射手和长刀手,再后面是携带攻城器械的步兵,大军连绵数里,缓慢的逼近。

而两厢有快速移动的轻骑兵斥候远远的来回奔着。

李猛达一马当先,终于冲入了兵营,一边冲一边大叫:“快,快集合,蒙古骑兵打过来了。”

士兵们三五成群的在兵营各处懒散的坐着,站着,躺着,听到总兵大人狂叫,个个茫然的望向那奔入军营中的六匹战马,还不明白李总兵到底在说什么呢。

直到副总兵在哨塔上击起鼓来,士兵们才站起来,跑向了操场。

可是,迎面望向外面,只见尘烟滚滚,无数骑兵正向军营冲来。

“快,抄家伙,准备迎战!”李猛达倒是临危不惊,而是沉着的命令着。

一队队士兵在列队,集合。

骑兵也跃上了马,手握长矛,站在步兵的前面。

三千骑兵首先冲了出去,三千步兵紧跟其后。

而李猛达骑着马,手提一杆长矛正冲在前头,率着三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向蒙古铁骑冲去。

在上万蒙古铁骑直冲而来的时候,三千骑兵直接就撞了上去。

后面的步兵也无所畏惧,紧跟其后。

只见刹那间,那可惜的六千大周守军就被滚滚而来的蒙古铁骑吞噬。

直刺而来的尖枪,带着尖锐的啸叫声。

刺入了战马的肚子,刺倒了无所畏惧的士兵,长矛胡乱的刺出,与铁链相撞,响起重重的沉闷声。

血,在铁骑面前溅起,带着沉重的撕裂声。

一匹匹战马被刺倒,一个接一个士兵被蒙古骑兵斩杀。

人头在落地,鲜血将青色的草地染红。

铁骑过后,一地血红。

李猛达与一个少年蒙古骑兵激战着,一刀一矛,打得异常激烈。

但又有几个蒙古兵举刀直刺而来。

刀尖刺入了背心,另一把大刀一划而过,只觉下身一凉,整个人从马背上扑倒,从马背上掉了下去。

一只铁蹄把他踢飞得老远。

李猛达一口热血喷出,他已经没法说话,心里只能默默的叫:“燕王殿下,我已经尽力了,边营六千勇士已经尽力了。”

蒙古大军从六千守军的尸体上踏过,兵营也瞬间被撞得粉碎。

蒙古大军欢呼着,直扑燕京。

而此时,京城仍然在进行内阁改组的时候,北方紧急军报就来了,北元大军悍然南下,已经打到燕京了,皇帝闻报之后大发雷霆之怒,老二不是说深入漠北,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王庭都让他掀了么?现如今又是哪里来的蒙古大军?

把泽坤叫来责问,二皇子知道事情败露了,但是咬死口说自己确实深入漠北打下王庭,至于是不是中了蒙古人的奸计那就不好说了。

二皇子把责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就这个局面了,皇太子也当不成了,你爱咋咋地吧,这样一来,皇帝到没了脾气,难道因为这事把儿子宰了不成?

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皇帝经常以仁君自诩,这些天老二和老四的一切行动都在监视之中,两个小子都还算老实,皇帝有心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又担心放虎归山,知子莫若父,老张家的子孙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

放在京城又怕磨了他俩的锐气,毕竟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交在一个窝囊废手里。

恰在此时,又是一封奏折解了皇帝的苦恼。

这封奏折是内阁辅政大学士刘正基转交上来的,写折子的人叫杨世杰,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外放天长做了几个月的县令,政绩斐然,被吏部调回来当了部员,大概是不愿意当个默默无闻的京官吧,竟然通过自己的门师将一封奏折直接送到天子眼前。

奏折内容很短,但是字字珠玑,他建言皇帝将燕王和秦王的封地对调,这样一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藩王必须面对别人留下的摊子,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既耗费了他们的精神,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可谓良策!

皇帝龙颜大悦,将户部主事杨峰擢升为内阁协办大学士。

一时间,内阁多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大学士,还都是状元出身,并且都尚未成家,被称为内阁双壁,这在京城官宦人家中引起了颇大的一场风潮,谁要能收了他俩中的一个当女婿,那这辈子还愁啥。

皇帝雷厉风行,将两个儿子派出京城,老二泽坤前去长安,协办西征事宜,老四泽平去燕京,抵挡北元入侵。

在二子出京之前,皇帝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重新立了个太子,正是默默无闻的老三,安国郡王张泽承。

当老三听说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储君的位子,他却高兴不起来了,脸色倒有些惨白,老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和大哥一样,只不过是老二和老四的磨刀石罢了。

燕王和秦王听说之后,也是一脸的恬淡,父皇这些招数,他俩也认清楚了,无非就是不断地心理打击,所谓的磨练而已。

爱咋咋地吧。

……

老三入住东宫,萧妃娘娘母凭子贵,也牛气了一把,广发帖子邀请亲戚和朝廷大员的内眷进宫玩耍,可是响应者了了,淑妃娘娘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摆着呢,满以为自己儿子会成为储君,也是这样志得意满,广邀宾朋入宫,还没两天呢就发生了宫变,淑妃娘娘被太子挟持,差点香消玉损,现在神智还有些不清呢。

太子东宫冷冷清清,空气中彷佛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身穿明黄四爪蟒袍的三殿下呆呆的站着,依稀间看到了大哥满身是血的身影,依旧在向自己悲鸣:“生生世世不愿生在帝王家……”

新太子一个激灵,眼前的幻想消失了,一个老宦官站在门口,谦恭的说:“殿下,车马预备好了。”

老三忽然想起,今天是送老二和老四离京的日子,父皇让他代表前去送别,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整理袍服管带,出了东宫上了车驾,这还是大哥留下的四轮马车,坐垫上似乎还有他的味道,马蹄得得,车轮滚滚,承太的思绪却总也平静不下来。

来到城外水西门码头,百官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老二和老四站在码头边,一脸的萧瑟,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虽是初秋,却一派苍凉景象。

两位皇子的车驾随从,远不如进京时候那般奢华浩荡,谁都知道,那些鲜衣怒马的随从已经化作紫金山下的一堆枯骨了。

兄弟三人相对无言,唯有望着滚滚长江,唏嘘万千,大周朝将要向何处去啊。